本文目录
教育领域是容易爆发网络舆情危机的一个重要场所。学生是微博上最活跃的一个群体,处于学生时代的青少年往往思考方式比较单一,行为趋于冲动,在遭遇到挫折、不满学校体时往往理性思考不足,容易不顾后果在网上发布自己的观点。由于学校的特殊地位,涉及学校的各种网上言论和事件往往关注度高,传播速度快,易受社会因素影响和利用,如果处理不及时或者处理不当,将会给教育机构名誉和教学秩序带来不利的影响。如“河北涿鹿教改风波”、“高考减招舆情”等事件,都曾掀起过一股股舆情风暴。
1、早发现、速读网——第一时间发现教育舆情事件,快速阅读网络教育热点、掌握学生思想动态 想要第一时间发现教育舆情事件,必须利用舆情监测系统对网络媒体实施全网24小时监测,一旦发现教育相关的负面信息及时处理。
2、早响应——响应舆情事件,正确引导学生思想动态 学生是对社交网络新媒体掌握最熟练的一个群体。社交网络上,用删帖、打压等形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交网络时代舆论的发展。采取主动回应、科学回应的方法,才能有效的引导舆论,调控学生思想的发展变化。 想要科学的引导舆论发展方向,教育机构需要从决策层到操作层两端入手。决策层通过分析舆情事件的传播途径、网民特别是学生的观点和情绪状况、事件的地域热度等来制定舆情引导策略。而在操作层则要短时间内在各大平台发布正确观点,引导舆论走向,向教育受众澄清谬误,防止虚假消息进一步扩散。
3、早报告——专业分析总结舆情事件 多瑞科舆情数分析站系统提供的教育舆情解决方案还包括了由专业的舆情分析师打造的舆情分析报告服务,可为教育机构领导提供专业的舆情应对建议以及数据分析服务,为教育发展方向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舆情报告分为常规性报告、专题性报告、综合性报告服务,能整合与教育相关的舆情,给教育机构带来更深层次的理性思考。
传播思想和制造舆论属于政治教育的功能。
A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的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正式社会化。
B教育通过政治管理人才,促进政治体质的变革与完善。
C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
D教育通过总结、传承与发展生产经验、科学技术与经济管理知识,培养能够参与各种经济活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使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得到发展。
E教育还是形成社会舆论、影响正式时局的重要力量。
教育是教育和社会门舆论是两码事。更不是制造社会舆论的为力阵地。
教育是为社会建设培养人才的源地,社会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大量的各种人才,需要教育这个领域来完成。
社会舆论是由社会上有行为的各行各业而制造出来的各种舆论,这种舆论带有倾向性,教育阵地里是没有这种倾向性的,虽然教育阵地是文化智慧的传播地,但它们的宗皆和社会的舆论是不同的,这一点不能混肴。
隐形教育
是指在宏观主导下通过隐目的、无计划、间接、内隐的社会活动使受教育者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的教育过程。它实现教育目的于日常生活中,渗透教育过程于休闲逸致间,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价值、道德、态度、情感等产生影响。隐性教育的教育主体体现为“宏观性主导”,或者说隐性教育的“操作者”是“宏观性主导”。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属于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两者范畴对应、作用互补。
所谓隐性教育,就是受教育者在心理上并未察觉的一种无意识教育方式。具体而言,就是教育者为了改变当前受教育者总是以被动、应付的态度去接受教育的状况,按照预定的教育内容和方案,隐藏教育主题和教育目的,淡化受教育者的角色意识,将教育内容渗透到教育对象所处的环境、文化、娱乐、舆论、服务、制度、管理等日常生活氛围中,引导受教育者去感受和体味,潜移默化地接受预先所设定教育内容的一种教育方式。
隐性教育是相对于显性教育而言的。显性教育“是指充分利用各种公开手段、公开场所,有领导、有组织、有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通常以课堂为主要依托,以专题教育、主题讨论、学习整改、文件报告等为主要形式,具有集中组织、目的明确、有一定强制性等特点。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等内容,以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形式渗透在受教育者的日常生活中,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的一种教育形式。新的历史时期,隐性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特殊且最有效的教育形式。”
隐性教育的特点
由于隐性教育突出强调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信息。因此,它具有教育目的和内容的隐蔽性、教育过程的愉悦性、教育途径的开放性、教育接受的自主性等特点。
(1)教育目的和内容的隐蔽性 隐性教育通常把教育目的和教育信息隐藏在受教育者的社会活动、日常生活中,通过对受教育者兴趣的激发,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内容、达到教育目的。
(2)教育过程的愉悦性 教育者通过设置一定的教育环境,使受教育者在自然、和谐和愉悦的氛围中通过直观思维、兴趣爱好和情感体验等毫无强制性地接受教育内容并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品质、道德行为,以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3)教育途径的开放性 即受教育者在不受任何教育因素的控制或制约下,以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的各种因素作为学习内容,有意或无意地通过直接体验或间接观察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是一种非封闭式的,无课堂、跨时空的自我学习过程。
(4)教育主体的自主性 由于隐性教育的目的和内容隐藏于各种活动中,教育者没有给受教育者以任何明确的、直接的外部强加意图,使受教育者完全处于一种自愿、自主地选择和参与教育活动的自发状态。
(5)教育方式的间接性 即教育者不是通过“灌输”式的教育方法直述道理,而是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借助于一定的教育载体间接地对受教育者进行“渗透”,使受教育者在一种无意识的状态下进入教育者所创设的教育环境中,自觉地接受教育内容。
国家教育日是哪一天
4月15日
1.
简介:
国家安全教育日是全国人大常委会2015年7月1日通过的国家安全法规定,每年4月15日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2016年4月15日是中国首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2.
节日起源:
全国人大常委会2015年7月1日通过的国家安全法规定,国家加强国家安全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公务员教育培训体系,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每年4月15日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3.
节日意义:
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活动,对培养和增强全民自觉投身国家安全责任感使命感,夯实和筑牢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形成和汇聚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无疑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捆绑式教育是指家长或老师要求孩子只能做和学习相关的事情,其他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一律不准做。捆绑式教育的最大缺点是:用成人的思想去束缚住孩子的天性与思想,孩子想做不想做的事情都得听从安排,家长或老师说什么孩子就只能言计从去做什么。
在学校,捆绑式教育常采取“一人犯错,全班受罚”的方式来管理教育孩子。这种无法从根本上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只是想以周围人恶劣的情绪威胁或舆论绑架犯错者,迫使其有所收敛或改变,一般很难服众。
主题教育领导小组的职责:
1、具体谋划主题教育各项工作,对全乡主题教育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和具体指导,组织协调媒体开展主题教育宣传报道、舆论引导和重大典型宣传工作;
2、做好乡指导组组建和培训相关工作;
3、做好与县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联络工作和县委指导组在乡指导期间的服务工作;
4、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任务。